0

皇娘娘台遗址 武威热门20篇

武威市是武威地区行署驻地,是兰州西行到河西走廊旅游的第一大站,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银武威”,旅游资源丰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威周边自驾游好去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6502

文章

1000

篇1:紫荆遗址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紫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西周

紫荆遗址位于陕西省商县城东南约七公里处紫荆村附近的丹江南岸第二级阶地上。

该遗址于1953年发现,1977-1978年商县图书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了首次发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文化层的堆积及其内涵,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于1982年4-7月,再次进行了发掘。发掘区紧接第一次发掘区的南边,共开5×5探方15个,发掘面积375平方米。

发现的遗迹有房址2座、窖穴60多个、陶窑2座、墓葬16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石船头遗址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石船头遗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石船头遗址位于良庆区良庆镇那黄村北面邕江南岸,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

1981年,石船头遗址被公布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那黄村:那黄村位于良庆镇西面,是开发建设中五象新区的核心区域。那黄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7名,支部书记是韦贤线。一直以来,那黄村党支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配合镇党委做好各项中心工作,并结合本村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服务群众,服务三农中成效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秦咸阳城遗址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秦咸阳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塬上、渭河的北岸。

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商鞅首先在城内营筑冀阙,以后历代秦王又增建了许多宫殿。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吸收了关东六国的宫殿建筑模式,在咸阳塬上仿建了六国的宫室,扩建了皇宫。滔滔的渭水穿流于宫殿群之间,就象是银河亘空,十分壮观。整个咸阳城“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形成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

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咸阳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1974~1975年发现了咸阳宫遗址。

在咸阳城址北部的阶地上,约相当于城中轴线附近的地方,有一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它坐落在秦时的上原谷道的东西两侧,分为跨沟对峙的两部分,西侧为1号遗址,东侧为2号遗址。西侧遗址保存较为完好,经过遗址复原后可知这是一组东西对称的高台宫殿,由跨越谷道的飞阁把二者连成一体,是极富艺术魅力的台榭复合体。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一层台高6米,平面呈L形,可分为若干个小室。

南部西段的五室排成一列,西边的四室是宫妃居住的卧室,出土有内容丰富的壁画和一些陶纺轮。最东1室内有取暖的壁炉及大型的陶质排水管道,推测可能是浴室。浴室的一角是贮存食物的窖穴。主体宫室建在高台之上,东西长13.4米,南北宽12米,地表为红色,即所谓的“丹地”,门道上有壁画痕迹,表明这是最高统治者的厅堂。

在1号遗址的西南方,还有一处结构十分复杂的宫殿遗址。已发掘出的阁道长32.4米,宽5米,两侧满饰彩色的壁画,壁画内容是秦王浩浩荡荡的车马出行图,其中有车马、人物、花木、建筑等题材。古代的宫廷壁画因为大都毁坏不存,所以这些保存下来的秦代的宫室壁画,具有很高的价值,在中国建筑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咸阳城的考古发掘工作从50年代一直进行至今,随着工作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文物考古新发现展现在人们面前。(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清宫遗址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清宫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三清宫遗址

三清宫位于县城东门外水磨河高坡处,建于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又名“疙瘩庙”、“封神庙”。因供奉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而得名,由道教全真派弟子捐建。此后又捐建“斗母宫”,道家与佛家融合在这里充分体现,使人难辨佛道。

1949年,斗母宫竣工,三清宫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到1964年,经过70多年的修建,三清宫已有相当规模。历史上,庙内香火旺盛,更有抽签、问卜,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五月五赶庙会的居民川流不息。

现存三清宫坐北朝南,分东西两个殿平行并列,历-革期间被彻底毁坏,建筑如同一般平房,建筑风格不突出,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赵家台遗址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赵家台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商、西周

赵家台遗址属仰韶文化。赵家台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东北9公里的孔头沟(河)东岸的台塬上,遗址位于村东,岐蒲公路从遗址北面穿过。现为土场,因长年取土之故,土场上留有大量的陶片、砖块,断崖上有陶窑、灰坑。面积2万平方米,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文化层厚度0.5—1米,距地表l—1.5米,目前已清理面积3000余平方米,共发现西周时期大型陶窑两座,其中1座陶窑占地面积60余平方米,另清理灰坑6座,出土了一些陶罐和大量陶片。

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也迷里古城遗址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也迷里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也迷里古城遗址

也迷里古城遗址位于额敏县也木勒牧场格生村北距额敏县约14公里,距今780多年。据《元史》记载:“太祖东归,定田子分地”记的是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19—1244)后,把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其中“也迷里河滨之地封三子窝阔台”,历史上称作窝阔台汗国,首府设在额敏,统治范围包括今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蒙古西部。窝阔台曾率部在也迷里河(额敏河)南岸兴土木,筑高墙,建成一座四方形都城,取名“也迷里城”,也称“都鲁布津城”,随着窝阔台统治地位的巩固,也迷里城也日趋繁荣,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死,窝阔台继蒙古大汗位后,仍致力于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对外征服大业,为适应连年征战的需要,他下令在各地设立驿站,开通道路,修建仓库,储备粮食。由于政治上的暂时统一,交通畅达,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也迷里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公元1306年窝阔台大汗的孙子海都与忽必烈夺帝位失败后,其领地并入察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哈台的封地),而窝阔台汗国首府—“也米里城”则毁于这一次权力之争的战斗中,留下一处古城遗址作为这一历史的见证。

也迷里古城遗址长2000米,宽1800米,面积约3600000平方米,遗址高出平地3—4米,额敏河在也迷里古城遗址西北侧不远处流淌,地势舒展,水源很充足,它的东南面是乌尔喀夏尔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渭桥遗址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中渭桥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横桥遗址在今窑店镇南东龙村以东150米处。秦建都咸阳后,渭北有咸阳宫,渭南有舆宫。秦昭王为接通南北二宫,于渭水之上造桥,名横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扩建咸阳宫的同时,也扩建了横桥,所谓“渭水贯都,以象天流,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西汉初重修横桥改名横门桥、渭桥。景帝刘启五年(前152)在今高陵县耿镇南建渭桥,后称东渭桥,武帝刘彻建元年三年(前38)在今秦都区两寺渡一带“初作便门桥”,后称西渭桥。唐代以横门桥居中,故称中渭桥。三国至魏,中渭桥多次又废又修。

唐太宗贞观年间,又将此桥东移10里至阳陵之南,唐末桥仍在。

渭河3桥以中渭桥规模最大,桥广6丈,南北380米,68间,750柱,122梁,柱南北有堤激(泊岸),桥之北端垒石。西安北郊高庙村北2里贵家花园发现有南北方向的古桥遗址,宽度,可通马车,遗址北对窑店。

2019年,中渭桥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斗蓬冲战斗遗址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斗蓬冲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斗蓬冲战斗遗址

斗蓬冲座落在长顺县睦化乡北境,距县城30多公里,地处东经106°25′15〃,北纬25°51′,海拔1100米。地处鼓扬、睦化两乡交界。置于群峦迭峰之中,山上林木幽深,中间低凹,型始倒置锅底,整个地形为300余米长的山沟,南北环山,东西走向,南面山有一条险峻的山凹口。进出仅有三个山垭口能通行。

1950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军区下达了合围长(顺)紫(云)惠(水)的剿匪命令,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八团、一四0团、一五一团、十七军随校、十六军侦察营、贵阳军分区部分部队等三个整团及五个营的兵力,还有2000多农民自卫队员配合。

斗蓬冲战斗却只有78名武工队员,总计歼匪337名(以曹绍华为首),缴获轻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冲锋枪1支,七九步枪168支,短枪8支,各种子弹9000多发,人民解放军牺牲副班长以下6人,伤班长以下12人,共伤亡18人。肖国宝烈士由于功绩突出,被省军区授予“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斗蓬冲战斗创迨了人民解放军剿匪以来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是一次干净利落的漂亮仗。

在遗址上,留给我们的是历史的回音和葱葱郁郁的翠竹,依旧诉说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事。

1992年4月29日长顺县人民政府以长政办(1992)12号文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党家岘大寨遗址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党家岘大寨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党家岘大寨遗址位于会宁县党家岘乡大寨村张家岔社马家梁东西坡。

党家岘大寨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至大寨村村址西南方向800米,东至大寨村村址,南至通乡公路,北至公路北侧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党家岘乡:党岘乡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东接杨崖集乡,西靠侯川乡,北邻翟家所乡,南连通渭县,为会宁、静宁、通渭三县交界之地。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2公里,面积149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党家岘,距县城39公里。现辖10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3902户、20563人。有汉、回两个民族,其中回族587人,占总人口的2.9%。 自然地理:党家岘乡地处华家岭东麓,地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蔡伦庙遗址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蔡伦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蔡伦庙遗址

蔡伦庙遗址位于猴子沟景区东部纸厂沟内,是当地人为供奉我国古代科学家、造纸发明家蔡伦而建。该庙有正厅五间,对厅三间,厢房三间。由院门进入,院墙围起,正厅除供蔡伦塑像外,还供有太上老君、关帝圣君等神像,正厅雕龙画栋、斗拱飞檐。但现已毁,仅存地基、石鼓、残垣。

蔡 伦( —121)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蔡伦详细信息++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观音山战斗遗址灵龙寺遗址龙山松林十里竹溪永协营遗迹古驿道遗迹国翁岭宝合岭龙架岭九子同根疏林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君山硝洞遗址

全文共 1393 字

+ 加入清单

君山硝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山硝洞遗址是四川地区明清时期的采硝、炼硝矿冶遗址。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龙门山脉中段。遗存主要分布在严家岩、大坪山、魔芋山、藏王寨山、寨子山、贺家山、梨树坪峰等山峰溶洞内,分布范围南北延绵21公里,东西宽14公里,山岭面积300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45.7米,相对高差167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4'11"-104゜57'47、北纬32゜00'52"-32゜03'41"。

2004年,文物部门发现并对硝洞遗址群进行了调查。经对地层叠压关系考察分析,硝矿开采在清乾隆二十年前经过二次大规模开采:第一次开采时间可能在明朝初期,第二次大规模开采在清乾隆时期,与大小金川之战有关。清朱帘《梓潼县志》中记载:老君山朝阳洞,县西二百四十多里,山势高峻陡险,洞在中峰悬岩绝壁间。由江邑旱炉坪结架天梯,踏梯而下至洞,洞高八丈,宽六丈、深十五里,产硝,乾隆二十年开采,归江邑就近汇办。梓邑于重华场隘口安设兵役巡查。道光版《龙安府志》也记载:“硝,出江油朝阳洞、大兴洞二处、平武也产。每年煎付小河营应用”。除朝阳洞、大兴洞(烟子洞)外,天雨洞、高观洞、犀牛洞、妖精洞、干人洞、牛角洞、九仙洞、明月洞、老君洞、中沟洞等天然溶洞内均遗存有制硝遗迹。

朝阳洞洞口在老君山观风梁悬崖绝壁上,系一天然溶洞。进出洞需从山梁上的适当地点,向下在悬崖上悬搭60余米绳梯。洞内宽60—100米,高达50米,长约3500米,呈四五十度向下倾斜,个别地方超过七十度,洞内残存有硝池、水池、灶等遗存。洞口内不远处有山泉一股,水流较大。洞内共有九处数百平方米至数千平方米的工作面,残存大量硝渣和破碎瓷片,共分九区。其中Ⅰ区长300米,共有3组硝池。1#硝池为圆形,内径250厘米,残高100厘米,接硝池残。周围硝渣高达16米。2#硝池为圆形,内径230厘米,高140厘米,距1#硝池约100米,其下为圆形接硝池,直径120厘米,深50厘米。用竹管引硝。3#硝池为圆形,内径240厘米,高120厘米,距2#硝池约100米,其下为圆形接硝池,直径240厘米,深90厘米。用竹管引硝。洞底部有一巷道,巷道口高150厘米,宽100厘米,在工作面下330厘米,用木棒做梁架,用石块垒砌而成,巷道长20米,盘旋向下,巷道底部用石块封死。其余烟子洞(古称大兴洞)、妖精洞、干人洞、牛角洞、高观洞、明月洞、犀牛洞、天雨洞等各洞均结合各自洞内空间、坡度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但基本设施仍为灶、硝池、接硝池、水池、引水槽等组合。另零散遗留少量古人生活物品、生产工具残件及大量的矿渣。

从保存的生产设施看,此区域的制硝生产规模相当巨大,是-的文物富集区,可以初步认为是目前发现的古代中国最大的洞硝遗址,也是古代重要的-原料基地之一。这对于研究川西北地区-原料的生产、明清时期矿冶生产具有极高价值。

2006年,老君山硝洞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6-0183-1-183。

为加强对老君山硝洞遗址的保护管理,2009年,江油市编制委员会同意在江油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增加“市老君山硝洞遗址保护管理所”牌子,承担老君山硝洞遗址文物保护工作。

保护范围:东至老君寺——灵官楼——瓦窑坪一线,南至明月洞——高官洞——犀牛洞——犀牛耕一线,西至焊炉坪——藏王寨一线,北至梨树坪以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又称思的克古城,1961年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收人《中国名胜辞典》,遗址位于阿克陶县阿克陶镇亚格恰克村,为19世纪柯尔克孜族希布察克部落封建主思的克屯兵驻守之地。清同治三年六月

(1864年)喀什白山派宗教头目托合提·麻木提乘乱攻占喀什噶尔,不久思的克率兵攻入喀什噶尔,驱逐托合提·麻木提,占据喀什,自称“喀什噶尔帕夏”(喀什王)。同年十二月浩罕侵略者阿古柏挟布素鲁克侵入喀什噶尔,思的克与阿古柏反目,在喀什与阿古柏展开激战,思的克兵败逃回阿克陶,又集结柯尔克孜等族群众六七千人反击阿古柏,再遭失败。思的克逃至英吉沙、阿克陶一带,再次组织柯尔克孜等族民众抗击阿古柏侵略者,并筑城据守,几经激战之后,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相传斯的克巴克城即为当年思的克率柯尔克孜等族民众抗击阿古柏侵略者的军营。城为方形,四周有炮楼。今城内已辟为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日军侵华碉堡遗址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日军侵华碉堡遗址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日军侵华碉堡遗址年代为中华民国(1938~1945),位于凤凰街道渔沙坦村太和嶂白云机场导航站北面山顶。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坐西北朝东南。混凝土钢筋砌筑军用碉堡。由大小两个碉堡组成。占地面积20平方米。小碉堡残高1.9米,边长3.7米,直径2.7米,钢筋已被取去,顶盖已塌,只剩四面墙壁。两碉堡均为侵华日军所建,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广州罪证。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街道:凤凰街是天河区辖行政街,位于天河区东北部。所辖范围:东部与北部邻白云区,南与长兴街、新塘街相邻,西与龙洞街相邻。总面积22.998平方公里,人口2.85万人。设有2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设在华美路中段。凤凰街成立于2002年12月,由原沙河镇的柯木塱、渔沙坦地区组成。凤凰街辖区是广州市自然环境保护得最好的区域之一,辖区内有风光秀丽的筲箕窝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

历史上的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位于瑞丽市弄岛镇雷允村。该厂创建于1939年,它的前身是“中杭厂”。1942年,日本侵略军侵占缅甸,雷允飞机制造厂-毁弃。这是一座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中、美合资建设的飞机制造厂。工厂当时员工达2500人,曾制造飞机63架,组装50架。它不仅生产和维修了大批抗日战机,而且还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铜轴反转直升机,堪称世界之最。瑞丽雷允飞机制造厂,是云南最早的飞机制造厂。尽管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当年的跑道遗迹仍在。一大块水泥浇筑的场子,边缘整齐结实,可以想象当时土建技术之高超,偶尔还能看见裸露的钢筋。场子一角有一座汉白玉纪念碑,上面简要记录了飞机制造厂的历史。纪念碑后面的竹棚中,一块水泥地边缘刻着“CAMC1939”(中央飞机制造厂的英文缩写)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硝洞古代炼硝遗址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大硝洞古代炼硝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该遗址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小屯村,在省级风景区阿勒河景区内。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洞口面临大河(乌江上游主流),高出河面约150米。洞穴为一个巨大的洞厅,全长在900米以上,平均宽约为100米,平均高60米左右。

西洞口为进口,宽约150米,高50米左右。东洞口为出口,宽约100米,高30米左右。洞内宽敞明亮,布满了数十座矿渣堆积,初步估计,堆积总量约二百多万立方米。矿渣堆积间,现无规律地残存有熬硝炉23个、沉淀池20个、蓄水池2个(有水),接来自洞顶的引水设施2个。在一块巨大的长12米、宽4米、高2米的形如馒头的大钙化堆上人工凿出一个接水池,接水池两边又分别凿出两条宽5公分,深3公分的引水线槽,将接水池中的水直接引入旁边人工砌筑的水池内。其它水池则直接砌筑在洞顶滴水的正下方。

从现存熬硝炉及蓄水池等数量分析,估计该炼硝遗址日产硝量600斤左右;从矿渣堆积和综合调查资料分析,每天至少有300人左右在作业,如此,这里应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炼硝工厂。如此大规模的开采,是军用还是民用?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停止开采的时间约在雍正时期或更晚。巨大的矿渣堆积,就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该遗址应为全国单个洞穴炼硝遗址之规模最大的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巫山大溪文化遗址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溪文化遗址位于瞿塘峡东口,大宁河宽谷岸旁的大溪镇,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郭沫若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属于巫山县的大溪镇,镇西有一条溪河,注入长江。因其水色如黛,名曰黛溪。黛溪汛期时水势浩浩,因而又名大溪。该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的萌芽阶段,是中国著名的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之一。

1959年至1975年,四川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总面积570平方米,清理墓葬208座,出土文物1250余件。主要有石斧、石锛、石杵、石镰、纺轮、骨针、蚌镰、网坠等生产工具。陶器以红陶为主,黑陶、灰陶次之,三足器极少。彩陶文饰和戳印纹颇具特色。器形有豆、曲腹杯、碗、罐、盘、瓶、盆、钵等,其中筒形瓶、高圈足深腹豆和曲腹杯是大溪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装饰品有玉、石、骨、象牙、兽牙等几种,主要有耳饰、项饰和臂饰三类。还有空心石球人面浮雕悬饰等艺术品。 在大溪遗址墓葬中,死者均埋在氏族公共墓地,头向一般为正南,早期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同时也有俯身葬和侧身葬。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女性墓一般教男性丰富,最多有30余件,有的石镯、镶牙镯,出土时还佩带在死者臂骨上。在几座墓里还发现整条鱼骨和龟甲,以鱼随葬的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文化中尚属少见。

另外,还有以狗为牺牲的。大溪遗址早晚两期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性质,有很大的变异。大溪文化的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晚期为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大溪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都是新石器时期不同类型的重要文化遗存,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交流影响的因素。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是同一文化类型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屈家岭文化是在大溪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07年5月中旬,重庆东南地区首次发现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典型的大溪文化中期双人合葬墓葬等珍贵遗迹遗物。此次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址位于重庆市酉阳县酉酬水电站工程库区,清理出墓葬和柱洞等建筑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池湾遗址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大池湾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池湾遗址位于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五营乡,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距今7800--5000年。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灰坑,墓葬,窑址和壕沟,而且还有精制的地画,彩陶和面积很大,构造复杂的房屋遗迹。已清理出的房址有240座,灰坑340多个,墓葬79座,窑址38处,各类文物8000多件。

大地湾四期遗址中,发现一些规模宏伟的殿堂式的房子,显示出当时复杂而精湛的建筑艺术。有一座殿堂式的宏伟建筑,分正室,侧室,后室和门前附属建筑等4大部分,总面积达600平方米。主室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室内的顶梁柱,柱径达50厘米,外敷防火草泥。前后路各有8根直径30厘米左右的附壁柱,都以大块青石头为柱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室内地面平整坚硬,象黑灰色的大理石一样光滑。这是我们祖先智慧和劳动创造的结晶,也是远古灿烂文化的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位于今德旺乡坝溪村河边的河坪里,距德旺乡政府10余公里。

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17师50团在甘溪战斗中掩护红军主力撤退,激战数小时,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系,独自转战寻找红军主力。10月23日上午9时左右,50团团长郭鹏率部准备翻越木根坡去印江团龙,当上到半坡时,突然听到后面传来“嘀嘀嗒嗒”的问询号声,仔细一听,是红三军的号谱。郭团长立即命令司号员答号“我是50团”。号声一问一答,当号声对上后,郭鹏部便从半坡折回坝溪河畔,沿河往上行至坝溪宽敞的河坪时,两军胜利会合。50团的干战通过李达的介绍,得知接应他们的正是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时,大家都询问贺老总在哪里。贺龙快步上前和郭鹏等干部战士握手问候。五十团干战在困难中喜遇亲人,分外激动,大家热泪盈眶,紧紧围着贺老总问长问短。五十团和红三军这两支部队,在坝溪的河滩上稍事相聚后,即启程从坝溪上坝梅寺过龙门坳经印江的大园子、苏家坡、芙蓉坝继续前行寻找红六军团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三泉遗址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古三泉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三泉遗址

古三泉遗址,历史文化遗产,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宁强县阳平关镇擂鼓台村。距汉中市约一百公里。古三泉县建于唐初。历经残唐五代征战割据,县名、县治一直未改变。出于古代治理蜀乱的战争需要,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诏令三泉县直属京师,至道二年(996年)以三泉县升建大安军,后几经升并,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因战略需要才将三泉县撤并,三泉县开中国历史中央直辖县的先河,137年直隶京师可称空前。古三泉县不仅地势险要,且以风景佳秀著称。嘉陵江从西北奔腾弧绕而过,江岸悬崖峭立,形成天然屏障。自唐宋以来三泉风景呤诗著文者不乏名人高士。南宋陆游写道:“江云垂地滩堆风急,一似前年上峡时。”把三泉的风光与长江三峡相媲美。近年,在三泉遗址还出土了许多诸如《皇帝籍田手诏》、《仪制令》和宋瓷等珍贵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蜡烛山遗址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蜡烛遗址为武鸣区文物保护单位。

蜡烛山遗址位于武鸣县双桥镇伏林村敢汉山附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

1988年,蜡烛山遗址被公布为武鸣县文物保护单位。

伏林村: 伏林村地处双桥镇南部丘陵山地,南武二级公路横穿村境南北,是南宁进入武鸣县的第一个村。(村部距镇政府10公里,距武鸣县城15公里,距南宁市2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26平方公里,有10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84户,人口3403人,其中劳动力1638人。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分别为德好支部、四敢支部、三支支部。各支部分别设有支部书记、副书记,设有。

展开阅读全文